第十一屆廣達游藝獎創意教學決賽已於109年5月23日完賽,感謝所有團隊的參與,以及關心藝術教育的師長們踴躍收看線上直播!
本次決選佳作4組,首獎及優等共3組,名次將於109年7月18日揭曉。恭喜獲獎隊伍!
地區 | 單位 | 展覽主題 | 參賽主題 |
---|---|---|---|
基隆市 | 市立中正國中 | 光影巴洛克 | 雕光見影 |
高雄市 | 市立福山國小 | 創新之變 經典之位 | 經典童藝 福山FUN意 |
臺東縣 | 縣立新生國小 | 遇見大未來 | 我v.s環境v.s藝術 |
地區 | 單位 | 展覽主題 | 參賽主題 |
---|---|---|---|
臺中市 | 市立仁美國小 | 多才!多藝 義大利文藝復興展 | RE 568 --新世代的『文藝復興』 |
南投縣 | 縣立雙冬國小 | 向大師挖寶─米勒巡迴特展 | A.I.A—Walk To Love 藝術行動走向愛 |
嘉義市 | 市立志航國小 | 東方可頌-宋代文化大觀教育展 | 從清明上河圖看見志航藝家人 |
臺南市 | 市立新市國中 | 家鄉的永恆對話─台展三少年 | 從時光膠捲中的新視少年 |
本次決賽邀請七位評審委員: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鄭淵全司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 陳貺怡院長、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朱慶琪主任、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研究所 陳偉仁助理教授、資深藝術教師 陳志銘老師、第十屆創意教學獎首獎團隊臺東縣新生國小 張釋月老師,以及本會徐繪珈執行長擔任。
評審委員針對本次7組入圍決賽隊伍給予以下總評:
在所有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師」「生」的付出及投入,相當令人感動,團隊用心發展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多元統整課程。
另針對本次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以下建議:
一、 課程設計應以《游於藝》主題為核心,進行跨域統整設計,設計時應強化素養導向、學習者中心。面對12年國教的改變,課程設計亦應在內涵及教學策略上,針對課綱的調整作更深入發展及思考。
二、 課程設計應考量與《游於藝》展覽的連結性,無論主題、畫作都必須是課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非強硬扣在一起。倘若沒有展覽,仍能設計及實施這個課程,展覽扮演的角色就可有可無,也非游藝獎創意教學所需的示範教案。
三、 團隊教師須對展覽、展品本身有更深入的探究,清楚掌握展覽知識的正確性和內涵,轉化為學生學習的重點,建議從展覽中萃取核心概念,用概念作為統整的核心。「創意」要有獨特性,可思考《游於藝》展覽及展品,如何作為學生學習的媒介,展現藝術轉化經驗的創意。
四、 多元統整雖為重要,但更應反思多元的意義及真實效益。如何跨域連結並加強意義,避免為跨域而跨域,為統整而統整。各領域或學科的統整,可朝協同(collaborate),而非僅是合作(cooperate)的方向努力,跨領域要「跨」也要「互動」。
多學科統整跨領域課程規劃,連結學科間的橫向與縱向。以「光影」的展現技巧,引領學生展現多元且深化的經驗;學生的作品具體展現從理解、詮釋與再現的歷程與創意,師生共學的概念打破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值得持續發展。
課程完整、跨域統整面向周延,透過任務讓學童探究藝術及展覽品的價值及意義,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經驗,提升學生表達的能力,學習效果具體;有系統的連結藝術家的生活與學生自身生活的經驗,重新詮釋藝術的力量。
教學內容豐富多元且適切,能結合展覽主題與在地生活,以藝術與環境議題為核心,帶領學生反思生活經驗,學生作品能呈現學生多元的思考觀點,展現藝術的行動力,符應12年國教的生活出發-讓學童看到藝術的價值。
1.首獎及優等公告:109年7月18日。
2.佳作、優等、首獎之獎狀及獎金簽收單將於109年7月31日前寄出。
廣達文教基金會 藝文處
聯絡電話:(02) 2882-1612 分機66697、66696
傳真號碼:(02) 2882-6349
聯絡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後港街116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