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從我們出生陪伴至成長,可說是生活中最熟悉不過的日常存在,但仔細想想,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片刻,其實也些許陌生,因為你有曾好好想過,對你而言,「家」最重要的是什麼?又有哪個角落、物件、時光或氛圍最能代表「家」的模樣?
讓我們走進由協和國小六年級所精心策畫《家溫‧那些關於我們的故事》,透過他們4/23當天分享的學習歷程及創作,大家一起也來找尋屬於你我心目中的答案吧!
首度參與「設計學習」計畫的協和國小團隊,今年以六年級三個班共75位學生,圍繞「家溫」核心概念進行任務探究;孩子們從蒐集與家、家人有關的具象物件出發,透過物件所承載的意義及背後故事,逐步討論並凝聚出自己對「家」的定義;而後,與家人的訪談、對話,從真實的互動中提取出能為家帶來溫度的抽象元素與感情意涵;最終,每位孩子創作出屬於自己「家的故事盒」藝術作品,並透過「當我們同在一起」、「愛的魔法」、「家的印象」及「家的風景」四大展區,邀請觀眾一起重新思考「家」的模樣。這些作品蘊含著孩子們與家人之間的點滴記憶與深厚情感,讓人從中感受到滿滿的溫暖與幸福!
臺中市協和國小團隊:陳雅芳、柯竹安、林依穎、吳玲萍、蔡菁菁
開幕儀式除了六年級三、四、六班的學生主角們以及教學團隊外,還有這次展覽的主角之一,許多位學生家長也到場支持,參與孩子們重要的這一天。
廣達文教基金會徐繪珈執行長致贈感謝狀予臺中市協和國小賴秀英校長。校長除了積極投入廣達《游於藝》計畫外,這次更全力支持首度參與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的教學團隊,更感佩團隊能在三天兩夜的日月潭修練營中發展出這麼極具意義且溫馨的「家溫」任務設計。當天也感謝關心協和孩子的許多貴賓蒞臨,由左至右:校友會賴正銘常務監事、家長會姜岱福會長、校友會廖景陽理事長以及協和里陳靖益里長。
進入展區,首先先進行第四展區「家的風景」首映會。這是一段學生訪談家長,雙方對話的珍貴影像,影片當中我們聽見好多位家長說出:家最重要的是什麼?還有心目中的「家溫小物」;透過家長的參與逐漸開啟學生們多元的視角。
在進入作品參觀前,協和先安排佈置了「學習歷程區」。透過每位孩子的點子筆記本、草圖、照片還有小組討論的紀錄,告訴家長作品不是一開始就很厲害,而是經過很多試試看、改來改去而形成的,孩子們期待透過這個展區表達出:學習的過程如同作品一樣重要,因為這是孩子們努力過的痕跡。
提取出能為家帶來溫度的抽象元素及意涵後,學生們以雷達圖方式呈現自己的指數;透過描圖紙蒐集媽媽、爸爸等其他家人的部分進行對照,透過每項元素的分數落差,可以與家人進行更深度的對話及反思,這是一個很棒的互動經驗。
進入展區一「當我們同在一起」。呈現與家人共同經歷的美好日常時光。
「一頁一頁都是和家人的回憶」。佑安與妹妹還有媽媽很喜歡一起讀故事書,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一起開心歡笑,所以聚在一起讀書,是最能代表「家溫」的故事。
展區二「愛的魔法」。家人送的物品,總是默默守護陪伴我面對一切,這無聲的愛是那麼具有力量。佳叡的爸爸媽媽長期都在國外工作,所以送了一隻小玩偶給她,希望這隻名為「布丁」的娃娃代表爸爸媽媽的愛以及陪伴。
展區三「家的印象」。什麼樣的物件最能代表出孩子們對家及家人的第一印象。
最後歡迎來到互動留言區,留下你對參觀展覽的心得,也可以與協和的孩子分享「你覺得的家溫是什麼?」。「家‧溫」,「溫」不是真正代表幾分幾度的「溫度」,而是陪伴、理解、支持以及愛......等,你對於家的感覺以及想像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