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文教基金會自102學年度推出的教育創新計畫-廣達「設計學習」計畫,並以「任務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結合「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理論基礎的「設計本位學習」(Design-Based Learning簡稱DBL)課程模式,轉動教與學。今年適逢廣達文教基金會25周年,基金會秉持「教育創新促進者」的角色,為擴大教育創新的影響力,集結計畫12年來累積的資源,擴大辦理一系列的活動,介紹轉動教學的設計本位學習DBL六又二分之一的工具予社會大眾。推廣的系列活動包含《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專書、特展、座談,並結合112學年度設計學習計畫「韌性家園」期末成果發表與交流論壇辦理,完整呈現理論、工具方法、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教學現場的實踐案例,讓更多教育工作者及關心教育議題的大眾理解如何透過真實任務,帶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創意。
論壇當天吸引近150位教師、民眾齊聚交流,也特別感謝教育部師藝司王淑娟副司長、商周出版社彭之琬總經理及設計學習計畫顧問團隊:呂金燮教授、張芝萱教授、陳偉仁教授、黃楷茹教授、沈桂枝校長、吳青陵老師到場給予第一線教師鼓勵。
歡慶廣達文教基金會25周年系列活動一:《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新書開箱儀式。圖左至右:商周出版社彭之琬總經理、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呂金燮教授、基金會徐繪珈執行長、教育部師藝司王淑娟副司長、嘉大附小沈桂枝校長、新北市屈尺國小林柏希同學。
座談一:《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用真實的任務帶著學生愛上學習,邀請四位參與計畫的校長,分享設計學習計畫進入校園後學習文化的改變。圖左至右:主持人-嘉大附小沈桂枝校長、基金會徐繪珈執行長、新竹縣興隆國小葉瑞珠校長、嘉義縣美林國小張志郎校長、臺南市篤加國小方樹啟校長。
座談一:《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用真實的任務帶著學生愛上學習,邀請四位曾參與過計畫的學生分享設計學習計畫對他的影響與改變。圖左至右:主持人-國立嘉義大學黃楷茹教授、王宥鈞、王宥允、魏愷妤、林奐宇。
座談二:化身學習設計師-PBL融入Design thinking開展學生自主學習,邀請新書裡的四個案例學校教師分享如何應用DBL六又二分之一的工具來展開學生的自主學習。圖左至右:主持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偉仁教授、嘉義縣柳林國小蔡佩軒老師、新竹縣興隆國小李宜芳老師、嘉義縣美林國小郭永學主任、台北市光復國小吳佩育老師。
展覽《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此為展區三:實踐,展出參與112學年度計畫的學習設計師以「韌性家園」年度主題,實踐於魔法教室中的案例。
展覽《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此為展區三:實踐,展出參與112學年度計畫的學習設計師以「韌性家園」年度主題,實踐於魔法教室中的案例。
交流論壇A-1耐受力之韌,探討身心靈韌性。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芝萱教授擔任主持人,臺北市光復國小、高雄市五福國中、新北市大觀國小學習設計師進行發表。圖為臺北市光復國小陳建奇老師分享發表。
論壇A-2耐受力之韌,探討水資源的韌性。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芝萱教授擔任主持人,臺南市二溪國小、臺南市篤加國小、嘉義市港坪國小學習設計師進行發表。圖為嘉義市港坪國小沈佳慧老師分享發表。
論壇B-1轉生之韌,探討在地文史再生的韌性。由國立嘉義大學黃楷茹教授擔任主持人,新竹縣興隆國小、桃園市長庚國小、金門縣金寧國中小學習設計師進行發表。圖為桃園市長庚國小陳則穎老師及參與計畫學生共同發表。
論壇B-2 轉生之韌,探討資源轉化的韌性。由南投縣光華國小資優班吳青陵老師擔任主持人,嘉義縣美林國小、桃園市青溪國小、新北市屈尺國小學習設計師進行發表。圖為桃園市青溪國小蘇晉儀老師分享發表。
論壇C-多樣性之韌,探討社區文化新生的韌性。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偉仁教授擔任主持人,嘉義縣柳林國小、臺南市漚汪國小、臺南市月津國小、桃園市樂善國小學習設計師進行發表。圖為嘉義縣柳林國小蔡佩軒老師分享發表。
論壇C-2多樣性之韌,探討生物、自然面對氣候變異的韌性。由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沈桂枝校長擔任主持人,臺南市開元國小、臺南市大甲國小、新北市板橋國小、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設計師進行發表。圖為新北市板橋國小李珮如老師分享發表。
交流論壇最後,邀請到設計學習計畫總顧問: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呂金燮教授擔任總結,以「參與式學習與教師一起同行」,分享學習文化的未來願景。
感謝設計學習計畫顧問團隊、同儕教練一路以來的持續陪伴和相挺,讓設計學習計畫可以成為許多一線教師的堅強後盾,持續轉動、創新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