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a Culture & Education Foundation Quanta Culture & Education Foundation

Quanta Culture & Education Foundation
廣達《游於智》精進教師工作坊精彩回顧──從感測應用到設計轉化,打造跨域教學的未來力
Activity Highlights 2025/08/13

為深化國小教師對感測器與物聯網的應用能力,並強化其課程設計與創新實踐力,廣達《游於智》計畫於114年7月28日、30日、31日舉辦精進方案教師工作坊。研習聚集全台21校、近30位具備基礎普及教學經驗的教師,透過「感測實作×物聯網應用×設計思考轉化」的三階段進程,讓教師不僅會操作技術,更能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發展具備教育意義的課程設計與創意作品。

本次工作坊採「感測器線上課程」與「物聯網與設計思考實體研習」混合模式辦理,為期三天。

▲執行長與全體研習教師合影留念

 

Day1感測器應用與基礎實作(線上課程)

首日課程透過線上進行,教師同步實作操作,掌握感測器的基礎使用方法與生活應用可能。

亮點一:多樣感測器操作

學習點矩陣顯示、溫溼度偵測、紅外線距離感測、光敏電阻、滾珠開關與LCD顯示器等模組,實作如何讀取數值並轉換為輸出行為。


亮點二:LCD控制與新積木介紹

▲講師陳建奇老師示範如何運用Qblock網頁版積木,教導如何調整顯示區域、整合日期與時間顯示,並首次展示Qblock網頁版的新積木操作介面,協助教師更直觀編寫程式。
 

亮點三:貼近生活的案例導入

感測器技術結合生活情境應用,如光敏電阻與自動照明、滾珠開關感測傾斜狀態、濕度控制裝置,以及交通號誌模擬與跑馬燈字幕設計等,提升教師課程實踐的想像力與落地性。

 

Day2物聯網與感測整合(實體研習)

第二日進入實體操作現場,教師將感測器與物聯網技術進行整合,實踐遠端資料傳輸與互動控制的應用情境。

亮點一:掌握物聯網核心技術

•ESP8266模組:操作Wi-Fi模組實現裝置連線,透過手機熱點進行測試。

•GoogleSheets整合:教師學會將感測數據(如溫度、濕度、光度)整合至Google表單,進行資料紀錄與統計分析。

•MQTT協定:以MQTT實作,進行資料即時上傳與雙向控制。

亮點二:語音互動與人工智慧導入


課程導入Google語音辨識與Scratch文字轉語音功能,開發如語音控制開關與語音提示裝置,增進師生互動體驗,拓展AI與感測器的整合可能。

▲講師蔡兆琛老師現場示範如何設計結合語音辨識與動畫互動的應用情境。畫面中展示角色語音回應與動作控制,協助教師理解如何將語音模組導入課堂活動,提升學生操作與互動的趣味性。
 

亮點三:開放資料應用實作

示範如何讀取環保署AQI開放資料,擷取特定城市的空氣品質指標並轉為語音播報或LCD呈現,教師也實作將數據融入防疫、環境教育或生活科技課程設計。

Day3設計思考與教學轉化(實體研習)

第三日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主軸,引導教師從觀察生活問題出發,發展具創意的教學應用作品。

亮點一:聚焦使用者需求


教師透過小組討論與觀察,同理學生學習現場的需求,以「觀察使用者需求與痛+可以怎樣幫助使用者」框架開始引起思考,定義問題,轉化為設計命題。

▲各組教師針對設定的使用者需求,展開經驗討論,並透過便利貼列出觀察到的挑戰與困擾,逐步整理聚焦「痛點」,設計具體情境與初步解決策略。

亮點二:原型實作與早期測試


實作過程強調逐步完成、反覆驗證,小組聚集想法後共同打造出原型,從電路模組組裝到教具結構設計,確保每個創意點子能真正落實於課堂操作。

▲各組教師結合感測模組、LCD顯示器、語音控制與互動裝置,製作出可實際操作的創意教具原型,並於發表現場即時操作功能展現作品概念。
 

亮點三:AI與未來教學的對話


課程探討AI對教育現場的衝擊與潛力,展示AI助理機器人如何協助教學設計、追蹤學習歷程與提供創意發想,引發教師對未來課室角色的深層思考。

▲教師實際操作AI助理應用情境,體驗如何運用生成式AI工具輔助課程設計與學生學習追蹤。這樣的互動示範,讓教師重新思考未來教室中「人」與「AI」的角色分工與合作可能,開啟更多創意與教育想像的空間。
 

亮點四:作品發表與交流激盪

各組簡報創作歷程與實作成果,包括智慧照明系統、語音互動學習提示機、結合環境數據的防災裝置等,呈現教師將科技應用轉化為具教育意義作品的精彩歷程。

▲每組教師以海報、流程圖與實體裝置同步進行發表,說明從問題發想到技術解決的轉化歷程。現場展出作品涵蓋生活習慣提醒、環境監測提示、語音互動提示器等,展現教師跨域整合的設計力與教學轉化潛能。


教師增能的實踐成果

透過三日遞進式課程設計,教師們從感測器入門到物聯網整合,再到設計思考方應用,提升了教師們在科技教育領域的專業能力與教學信心。教師們不僅掌握了實際操作IoT裝置與編寫程式的技能,更學習了如何引導學生從真實生活問題出發,運用科技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思維與實作能力。這些成果將有助於教師在課堂中更有效地落實科技教育,培養具備未來素養的學生。


這場工作坊不只是科技操作的訓練,更是一場「思維轉向」的深度對話,從學習技術到專題的設計學習。廣達《游於智》持續陪伴教師走在教學第一線,攜手打造跨域整合、貼近生活的智慧教學新風貌。

▲在各組作品發表階段,講師曾俊夫與助教陳建奇老師,逐一參與教師小組簡報與原型展示,針對設計邏輯、操作流程與教學轉化潛力提供實質建議與鼓勵。即時互動促進思維激盪,也強化教師未來教學應用的信心。


活動資訊摘要

時間:114年7月28日(線上)、7月30-31日(實體)

地點:新北市雲端智慧科技中心

講師團隊:陳建奇(台北市光復國小)、蔡兆琛(桃園市大業國小)、曾俊夫(新北市海山國小)

照片拍攝:江昱萱

花絮報導:徐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