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廣達「設計學習」計畫-北區期中交流座談會,於夥伴學校新北市板橋國小圓滿落幕!來自七縣市10所夥伴學校: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臺北市光復國小、新北市板橋國小、新北市思賢國小、桃園市青埔國小、新竹市東門國小、關埔國小、新竹縣興隆國小、臺中市協和國小、嘉義市嘉北國小,共計35位教師攜帶學生作品現場布展,透過深度理解各校作品,共同發掘教學創新的無限可能。感謝地主學校新北市板橋國小的細心安排,讓座談會在充滿溫暖與啟發的氛圍中順利進行。
北區期中交流座談會,邀請到設計學習計畫堅強的講師團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芝萱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偉仁教授、國立嘉義大學黃楷茹教授、苗栗縣僑樂國小林維璋主任,以設計學習工具DBL(Design-Based Learning)、策展思維與運算思維為核心,引導教師深入解析學生作品,從學習歷程中發掘任務的「NBS」(Never-Before-Seen)亮點。講師團隊化身教練,引導教師學員透過哈佛大學「See-Think-Wonder」思考框架,品識學生作品,理解學生是如何學的歷程,進而為友校的任務抓出亮點並提供寶貴建議。
最受矚目的交流環節,教師們扮演他校的「學生角色」,從深入觀察(See)、思考分析(Think),到激發對未知的好奇(Wonder),重新詮釋任務設計並模擬策展成果及解決方案。不少教師驚訝地表示:「沒想到我們的任務還可以這樣玩!」如此激盪的創意火花,不僅讓大家收穫滿滿新點子,也為教學困境提供了全新視角。這場熱烈的交流,將隨著教師們回到校園後,在課堂上綻放更多可能性!
廣達文教基金會科創處廖靜如處長(左三者)與來自七縣市的10所學校、35位教師學員合影留念。誠摯感謝教師夥伴們於周六午後抽空參與,齊聚交流分享;更感謝地主學校:新北市板橋國小教師團隊的全力協助,讓北區期中交流座談會順利辦理!
策展任務:夥伴學校教師相互瀏覽學生作品,先直覺性的看、不對話,並以藍圓點貼標記令您特別有感覺的學生作品。圖為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團隊瀏覽新竹縣興隆國小學生作品中。
策展任務:開始深入觀察友校學生作品(See),並搭配See-Think-Wonder學習單,練習仔細品讀作品。圖爲新北市板橋國小教師團隊品讀學生作品。
策展任務:交換策展,化身為友校學生身分,重新策展,為友校找出亮點。圖為新竹縣興隆國小教師團隊與講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陳偉仁教授(中)討論為友校嘉義市嘉北國小重新策展的內容。
策展任務:相互導覽,學校兩兩一組,為友校分享自己的建議與觀察。圖為講師國立嘉義大學黃楷茹教授(右四者)指導新北市板橋國小與北市大附小教師團隊分享交流。
策展任務:相互導覽,學校兩兩一組,為友校分享自己的建議與觀察。圖為新竹縣興隆國小李宜芳老師分享為友校台中市協和國小重新策展的內容。
策展任務:自我省思,反思友校提供的建議,調整自身任務的設計。圖為新北市板橋國小教師團隊感謝友校北市大附小教師團隊提供的寶貴建議。
策展任務:自我省思,反思友校提供的建議,調整自身任務的設計。圖為嘉義市嘉北國小教師感謝友校新竹縣興隆國小的建議並分享未來任務設計的調整方向。
數位任務:講師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芝萱教授向學員提點運算思維點子實驗室是一個打造善用運算思維、4C的原型實驗場域,用以支持學生精準設計NBS數位裝置作品。
數位任務:各校分享現階段在執行任務上的教學改變。圖爲新竹市關埔國小教師分享現階段任務執行收穫與學生的改變。
數位任務:互爲友校說明自己的任務設計。圖爲桃園市青埔國小教師向廣達文教基金會科創處廖靜如處長(中者)、新北市思賢國小教師說明目前學生發展的原型作品概念。
數位任務:交換任務,化身為友校的學生來實作友校任務,嘗試為友校貢獻好點子。圖為新竹市東門國小教師團隊試作台北市光復國小的任務中。
數位任務:交換任務,化身為友校的學生來實作友校任務,嘗試為友校貢獻好點子。圖為講師苗栗縣建功國小林維璋主任(左者)與新竹市關埔國小教師共同討論及實作桃園市青埔國小的任務中。
數位任務:交換任務,化身為友校的學生來實作友校任務,嘗試為友校貢獻好點子。圖為桃園市青埔國小教師團隊分享實作友校新竹市關埔國小任務的原型嘗試。
數位任務:交換任務,化身為友校的學生來實作友校任務,嘗試為友校貢獻好點子。圖為台北市光復國小教師團隊分享實作友校新北市思賢國小任務的原型嘗試。
數位任務:自我省思,反思友校提供的建議,調整自身任務的設計。圖為新北市思賢國小教師感謝友校台北市光復國小的建議並分享未來任務設計的調整方向。